洞口木雕:千年湖湘文化在精雕细琢的岁月中熠熠生辉
2022-06-24 17:19:51          来源:洞口统战 | 编辑:孙亚特 |          浏览量:10285







(洞口木雕)

一块木头置于你眼前,你能想到什么?桌椅板凳?门窗?抑或是柴火?于大多数人来说,木头仅仅是木头,而于手工精巧的木雕师傅而言,一块块死板的木头经过他们的双手,如同被施了魔法般,幻化成花、鸟、鱼、虫以及栩栩如生的人物,焕发出蓬勃的艺术生命力,这便是木雕的世界













从一棵原始的树、一块平平无奇的木料,变成一件令人啧啧称奇的木雕艺术品,注定了它们要经受雕刀、斧、凿、皮锤、推刨等各类工具的雕刻打磨。能工巧匠凭借一双慧眼、一双巧手,依据材料的自身条件,从万千树木中挑选出最符合设计预期的原材料,将其晾干,而后描形,经过雕刻、打磨、装饰等工艺流程,最终实现蜕变。

洞口木雕作为湖湘民间传统手工工艺,涵盖了草木花鸟、田园山水、小说戏剧、历史典故、神话传说、才子佳人、神灵冤怪、宗教礼仪等题材,是当时人们现实生活的写照,一雕一刻都承载着湖湘传统文化。自古时起,聚居于雪峰山的各民族先祖,构木而居,用木料构筑成样式各异的民居,从长沙和湘西南地区春秋战国楚墓中发掘出土的木雕实物足以证明,湖湘木雕艺术至少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
从洞口等地发现的宋、元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物、生活器具以及木雕艺术品可以得知,自宋以来,以洞口为中心的湘西南地区木雕艺术已大放异彩,不再局限于宫殿、民居、牌楼等建筑装饰,它被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器物,如床、柜、箱、笼、桌、椅、几、案、文房四宝等,木雕艺术融入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据《武冈州志》记载,在明朝初,当权者曾征召洞口的木匠、高沙的雕匠、山门的桶匠到武冈修建朱王府,历时二十年竣工,现坐落于武冈的朱王府残存的大成殿气势雄伟,雕梁画栋,飞檐走凤,无不展示着洞口匠人的手工技艺之高超。而如今,洞口罗溪、月溪、长塘、江口一带,依然可见苗、瑶、侗族同胞居住的高架干栏式木屋,它们已然成为了楚地民居的活化石。

洞口木雕的一刀一镂,讲究精确到位,要求雕刻师傅根据雕刻器物的材质和画面所需,运用单色彩和多色彩、涂彩和素色、髹漆和贴金、泥金等方法展现主题,达到“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艺术效果,因此深受世人称赞。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洞口木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1955年,从全县各地广招能工巧匠,组建洞口木工厂、洞口木雕工艺厂、洞口古建筑施工队以及古文物修复队,专门从事木雕生产,并在全国各地承建维修古建筑、古文物。以傅满山、傅振源为首的木雕施工队曾多次上北京参加人民大会堂的建筑雕刻和装饰雕刻。洞口木雕工艺厂创作生产的木雕艺术品,曾出口至33个国家和地区。2003年10月,中法两国政府举办“中国文化年”《湘西南木雕艺术》展,洞口宋代至清代彩漆彩绘木雕《旗杆龙》、《从水龙》、《从云凤》等60件建筑雕刻、生活雕刻艺术品在法国巴黎罗浮宫展出。木雕师傅傅满山创作的大型挂屏《松鹤屏》、《五虎戏珠》于1959年获湖南省工艺美术作品展一等奖,唐文泰所创作的黄杨木雕《丰收舞》获第二届全国民间工艺美术展一等奖。

美好的事物在坎坷中才能更加彰显珍贵。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因多方原因,洞口木雕原材料紧张,洞口工艺厂在90年、91年的两年内纷纷破产倒闭,数千名木雕艺人失业流散。现代建筑大量运用钢筋水泥与现代构件,传统木雕艺术失去了阵地,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家具雕件也被电脑雕刻取代,学习传统手工木雕艺术的年轻人屈指可数,在洞口本地,仍坚持木雕艺术的民间老艺人已凤毛精角,木雕艺术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
一件手工木雕艺术作品的背后不仅仅凝聚着民间手工艺人的工匠精神、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热爱,同时它们也承载着深厚的湖湘文化通过一件件木雕作品,人们可以穿越时空,了解当时的人、事和社会风俗,与遥远的湖湘同胞进行一次穿越千年的时光对话。近几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下发相关文件,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对洞口木雕文化的保护,洞口木雕也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重振洞口木雕昔日的灿烂辉煌,必须坚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更需要年轻一代主动加入到继承和发扬洞口木雕技艺的大军中来,为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责编:孙亚特

来源:洞口统战

时空新闻
首页轮播图
邵阳为什么这么红
部门
我要报料

  下载APP